返回

鬼灯夜照上四卷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章 少年穷途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一章少年穷途

    一九三一年,日本铁道“守备队”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。日寇以此为借口,挑动事端,袭击了国军位于沈阳的北大营,九一八事变爆发。次日,日寇发动攻势,侵占沈阳,一步步蚕食东北。时有爱国将领杨靖宇,将其所率军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,杨靖宇带兵重创日军,在东北顽强抵抗,终是独木难支,一步步败下阵来。

    黑风岗,小三道沟的一处民宅,已然破旧不堪。这座土宅子,不知遮挡了多少风雨,已然出现了墙洞。

    老常头躺在炕上,身子干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,双眼涣散,眼看就要咽气了。

    儿媳妇舀了碗飘着几粒米的清汤寡水给老常头喂下,转而问炕边粗布麻衣的男人,“别瞅了...再瞅就要...”

    男人吧嗒了几口土烟,再将土烟熄灭,揣入怀中,垂头丧气道:“这嘎达的人都逃难了,我寻了几十里地,别说大夫了,连个出马的人都寻不着了。你要能行,你给我找一个去。”

    媳妇又和男人拌了几句嘴。

    老常头的呼吸越发急促,嘴里又念念有词。

    “阿玛有话要说。”男人赶忙把耳朵贴到老常头的耳边。

    老常头挣扎着说了一会,终是一口气没能提上来。

    男人不顾媳妇阻拦,卸了门板,给老常头打了副棺材。三天后,男人把老常头安葬在了祖坟。

    男人和媳妇给老常头磕了好些响头,男人头上都磕出血来了。

    “你把门给卸了,我们晚上咋活?”媳妇抱怨道。

    男人也不理会,径直回了家。

    媳妇跟回家时,发现男人正在用锄头刨着土炕。

    媳妇想要抢夺男人手中的锄头,两人僵持起来。女人失望的神情变成了无望,“穷的就剩下炕了,你还要刨。有气也不要往自己家的炕上撒!”

    男人索性把锄头扔给自己媳妇,坐在被刨掉边缘的炕上,“鬼子要来了,这地界,蹲不下去了。我们逃难吧!”

    “逃难?逃哪去,家不要了?地不要了?要是又回来了,庄稼死了咋整?”

    男人看着破旧的屋墙,“就怕回不来了。能回来,人咋能都跑没了。”

    女人考虑了一会,看了看脚上破了洞的布鞋,抬起头问道:“逃,往哪里逃?到处都是穿着黄衣服的兵。”

    男人摸出土烟,点着,抽了两口烟斗,语气中带着犹豫,“鬼子是北面来的,那我们就往南面跑。要是被追上了,我们躲到山里,学那些骑马穿皮袄的人打猎去。”

    女人不再言语,有些事,她不明白道理,而眼前的生活,似乎毫无道理。

    男人抽了一会烟,“阿玛说,这炕里有一个宝贝。这宝贝,是阿玛年轻时用山参救了一个外乡人,是那外乡人给他的。我们把这宝贝拿出来,逃难的时候,找个合适的机会卖掉。”

    女人将信将疑,“阿玛还有宝贝?”

    “阿玛说,那外乡人很阔气,还有一匹大马,那人身上穿着黑色的丝绸衣服。阿玛不会骗我,那外乡人,送的宝贝,应该会值几个钱吧。”

    女人的眼睛里,突然出现了一丝亮光。

    男人不再言语,把烟斗放到一边,拾起锄头继续刨土炕,他其实心里也摸不准。

    随着锄头的挥动,被刨开的土炕缝里,闪烁着一团黑色的光芒。两人赶忙上去把周围的土块扒拉开,只见炕里放着一个黑色的水晶球。这水晶球,通体漆黑,却能发出幽幽的光芒。

    南京城,高石坎,柳树巷子。

    一男一女坐在一块大石头上,怀里拿了好些药材,身边围满了人。不知道的,还以为是街头卖艺的。

    茶楼上,一个少年模样的人,坐在二楼的茶位,翘着腿,哑了口茉莉白毫,推杯换盏间,不觉翘起了二郎腿,目光不离围观的人群。

    茶楼小二甚是眼尖,赶忙给少年添茶倒水,见少年心情不错,小心翼翼地说:“章爷,你那宝贝人行车,我给你擦得锃光瓦亮的,你过会瞧瞧,看看满意不?”

    少年头也不回,随手摸了一块铜角子,押到桌上。

    “章爷,还有什么吩咐,尽管说。”

    “石头,这底下那两人,是什么来路。”

    这个小名叫石头的小二挠了挠头,“不瞒您说,章爷。这两人,我听说是东北那边来的,好像是逃难来的。哎呦,我的眼被人遮了,怎么看也看不清。”

    少年也不废话,摸出一块银元押到茶桌上。

    石头好像又知道怎么回事了,“方才一楼的茶说,这两人是一男一女,怀里揣了不少东北拿过来的草药,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围着,倒不是他们的药有奇效,而是那男人怀里,还藏了一件夜明珠!呀,章爷,这茶太满了,再不喝,就凉了。”

    少年听完,收回银元。不再理会石头,径直下了茶楼。少年走出茶楼后,摘去手上的玉扳指,用手抓了些地上的土,往自己的身上抹了抹,转而混入人群。

    少

第1章 少年穷途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